实时热点!石油美元时代终结?沙特传不再续签协议,美元霸权地位受挑战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8:03:35 625 0条评论

石油美元时代终结?沙特传不再续签协议,美元霸权地位受挑战

北京讯: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已经于2024年6月9日到期,沙特方面选择不再续约。这意味着,沙特可以自由选择以任何货币出售其石油,包括人民币、欧元和日元等。

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石油美元体系自1974年建立以来,一直是支撑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基石。沙特不再续签协议,意味着美元将部分失去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石油美元协议的历史与影响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报复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并大幅提高石油价格。这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也引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为了解决石油危机,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威廉·西蒙与沙特达成协议,美国将向沙特提供军事保护,而沙特则承诺只接受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这一协议就是后来所称的“石油美元协议”。

石油美元协议的签订,对美国和沙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美国来说,它获得了稳定的石油供应,并巩固了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于沙特来说,它获得了美国的军事保护,并使其石油收入得以保值。

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意味着什么?

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将迎来重大变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

  • 美元需求减少: 由于沙特不再只接受美元购买石油,美元的需求将有所减少。这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并推升美国利率。
  • 其他货币升值: 人民币、欧元和日元等其他货币可能会因沙特石油贸易的需求而升值。
  •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并增加投资风险。

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是全球货币格局变化的体现。未来,美元的地位可能会受到进一步挑战,其他货币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石油美元协议的影响可能被夸大了。沙特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两国之间仍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军事联系。此外,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背后,还有其强大的经济、金融和军事实力支撑。因此,短期内美元霸权地位难以撼动。

总而言之,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显现。

百亿市场风口已现?4D毫米波雷达加速上车,替代激光雷达指日可待?

北京,2024年6月15日 - 近日,华为、蔚来等车企纷纷宣布推出以毫米波雷达取代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引发业内对4D毫米波雷达的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4D毫米波雷达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百亿市场指日可待。

4D毫米波雷达是指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高度四个信息的新一代毫米波雷达。 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4D毫米波雷达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三维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近年来,随着车企对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投入,毫米波雷达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预计到2028年,中国市场车载毫米波雷达前装用量将超过6千万颗,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在毫米波雷达市场中,传统毫米波雷达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等四家厂商占据了全球近80%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4D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突破,国内毫米波雷达厂商正在加速追赶。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下称“加特兰”)是国内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的头部的企业。 目前,加特兰的产品已经进入到20余家车企,实现了超200款车型搭载。截至2024年一季度,加特兰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超800万颗;今年全年,该公司出货量将达到600万颗,搭载加特兰芯片的毫米波雷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20%。

陈嘉澍认为,全球法规对于主动安全都提出更高要求,主动安全配置普及率的要求持续提升,毫米波雷达作为唯一一个全天候、全工况的传感器,是主动安全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此外,高速NOA、环线NOA和城市NOA等L2+功能快速落地,越来越多车企希望用成像雷达替代激光雷达,这驱动了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发展。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成本是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据亿欧智库的数据显示,4D毫米波雷达的价格仅为激光雷达的1/10左右。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4D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其将逐步替代部分激光雷达,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主流感知传感器之一。 4D毫米波雷达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百亿市场加速扩容。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4D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精度仍然不及激光雷达,在一些复杂场景下的感知能力还有待提升。 未来,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有望协同发展,共同满足自动驾驶系统的高精度感知需求。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8:03:3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科技新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